发布时间:2025-10-15 18:08:36    次浏览
今年以来,山东省聊城市两级法院针对案多人少的审判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机关、社会组织以及其他方面的力量,通过法官主导下各方力量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积极运用诉调对接纠纷处理模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司法便民服务。铺建诉调对接网络在审理索某阔诉索某江侵权纠纷一案中,冠县法院东古城人民法庭通过约谈当事人,多方走访沟通,了解到该案的焦点在于索某江在索某阔的宅基地上有几棵树,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后通过民调组织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使双方达成了调解补偿协议,索某江宅基地上的树木归索某阔所有,所得树木方补偿索某江现金2000元。至此,这起邻里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双方握手言合。聊城中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站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功能、调整布局、完善设施,加快推进两级法院“四室”建设。目前,中院及所辖8个基层法院、34处人民法庭,全部挂牌设立了与诉讼服务中心、诉讼服务站一体运行的诉调对接中心和“四室”,并配备了办公桌椅、电脑、电话等必要设施,所有诉调对接中心目前已全部启动运行。在此基础上,聊城中院坚持内部挖潜与外部借力并重,一方面,在确保不削弱一线审判力量的前提下,将善于做群众工作、调解能力强的事业编干警、离退法官配备到诉调对接中心,从事指导分流、调解工作,并抽调一定数量法官从事小额速裁、简易程序案件审理、司法确认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法委、综治办支持,协调司法行政、妇联群团、消协等部门组织,通过指派、邀请调解员等方式充实调解力量。截至目前,全市两级法院人民调解室已进驻人民调解员、行业调解员共计102名。东昌府区法院在人民法庭设立诉调对接工作站,并指定1名专职诉调对接员;在涉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如农商行设立诉调对接站,对案件进行集中办理;依托司法所及村委会成立调解委员会,在每个村设立1名调解员,并建立人民调解员名册,形成了“庭-站-员”的三级联动格局。讲究诉调对接方式聊城市两级法院在诉调对接工作中,坚持灵活运用调解方法,特别注重“四心工作法”在调解中的运用,针对不同案件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如相邻关系纠纷,采取“现场听证”调解法,邀请村干部、邻里朋友等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大家共判是非,促成纠纷调解;赡养、抚养等家庭纠纷,则侧重运用亲情感化、社会舆论、法定义务的调解方法,使当事人意识到亲情的可贵。“不好意思啊,法官,让您见笑了,是您挽救了我的家庭啊!您路过我们村时一定要到我家坐坐,太感谢了啊!”在高唐法院汇鑫人民法庭大门口,一名中年男子握着身着制服的法官的手不停摇晃,嘴里不住地说着感谢的话语,身旁一名中年妇女则在不好意思地微笑着。 这是发生在2015年4月6日中午的一幕,一起离婚案件在立案之前调解和好。这一天是周一,也是法定节假日清明节的最后一天,一大早法庭值班室就进来了一对气冲冲的中年夫妻,边进门边互相指责。值班法官敏锐地察觉到他们是因为农忙、火气大而发生争执的,便连忙起身让座倒茶,先平复当事人的情绪,然后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原来这对中年夫妻来自离法庭十多里路的梁村镇某村,家中种植了4亩经济作物,虽然收益不错,但也费时费力,而每年4月都是种植这种经济作物最为费力的时节。偏偏此时,老母亲重病住院,两人都忙得不可开交,之前学校老师又通知他们儿子在学校违反了校规,要他们节后到校详谈。一连串的不如意再加上劳累,夫妻均心情不佳,一起劳动时拌了两句嘴。没想到,妻子联想到夫妻十多年来的争执,彻底爆发了。两人在承包地里大吵一场,丈夫在争吵中推了妻子一把。两人就扔下手中的活计,气呼呼地到法庭来离婚。等法官听明白两人发生争执的来龙去脉,他们的情绪也平复了一些,法官便找准机会给这对中年夫妻做工作,从夫妻感情讲到家庭成员间的亲情。经过一上午耐心的劝导,夫妻俩和好如初,也就出现了之前的一幕。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张法官这么快给我解决了问题,了却了我几十年的心事。”81岁高龄当事人唐某某握住阳谷法院景阳冈人民法庭庭长张金岭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不用立案法庭也能把我的问题解决了,太感谢了!”原来,景阳冈法庭日前以诉前调解形式成功化解了一起近30年的宅基地纠纷案件。唐某某今年81岁高龄,在老家有一处宅基地,因多年不在家被乡邻叶某占用。老人自1961年开始先后多次经过人民公社、村委会调解,始终不能解决宅基地占用的矛盾。无奈之下,老人向当地法庭求助,希望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张金岭考虑到当事人年龄偏大,出行不方便,为了减少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奔波之苦,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于是决定到老人所在村子进行调解。张金岭把当事人一家叫到一起,结合案件实情,从乡情入手,讲法律、谈道德,认真耐心地做了大量调解工作。最终,叶某同意3日内将宅基地让出,清理完毕地上物,侵占的3万元补偿款也返还给老人。目前,双方调解已履行完毕。聊城中院指导基层法院与综治办、司法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动多元化解纠纷、推进诉调对接的实施意见,初步构建起制度框架。当诉调对接中心分流案件到法庭时,根据属地原则,由专职诉调对接员与当地司法所联系,由司法所及当事人本村调解员共同进行调解;当案件调解不成,进入诉讼程序后,由法庭专职诉调对接员再进行诉前调解。高唐法院对诉调对接工作各环节的操作规程、衔接流转、时限要求等均作出规定,确保了工作运行有序。去年以来,该院通过开展诉调对接工作共调处涉民生案件561件,占同期民商事收案的21.5%,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聊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黄伟东说:“诉调对接纠纷处理模式,很好地分流了部分案件,大大减轻了当事人诉累,快速化解了社会矛盾、不仅实现了法院诉讼与人民调解的优势互补,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